思昂说法║浅析立法后评估制度

时间:2023-03-01

浅析立法后评估制度
 
 
图片

一、立法后评估的必要性

中国法学家瞿同祖老先生在《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一书中指出:“研究法律自离不开条文的分析,这是研究的根据。但仅仅研究条文是不够的,我们也应该注意法律的实效问题。条文的规定是一回事,法律的实施又是另外一回事。某一法律不一定能执行,成为具文。社会现实与法律条文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果只注重研究条文,而不注意实施情况,只能说是条文的、形式的、表面的研究,而不是活动的、功能的研究。我们应该知道法律在社会上的实施情况,是否有效、推行的程度如何,对人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等等。” 立法后评估是检验立法质量、实施效果至关重要的一种方式和途径。通过立法后评估,可以衡量法律的文本质量、实施效果,使法律的文本质量、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被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来,进而可以对其中不适应新形势发展、与相关立法相抵触、可能影响法律统一的规定进行修改、废除。

 
 

二、立法后评估的依据

早在2004年国家出台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第十八条就提出:“规章、规范性文件施行后,制定机关、实施机关应当定期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实施机关应当将评估意见报告制定机关;制定机关要定期对规章、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再次提出:“定期开展法规规章立法后评估,提高政府立法科学性。对不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法律法规规章,要及时修改和废止。”

 
三、立法后评估概述
 
 

立法后评估是指立法机关主导的多元化主体参与的,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对法律和法规等规范性文件的质量以及能否取得实效进行评价,从而为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改、废止提出意见的活动。 立法后评估可以分为对法律文本质量的评估和对法律实施效果的评估两部分。

 
01

文本质量评估

文本质量评估,是指评估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现行有效的法律文本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

文本质量评估是立法后评估的重中之重。立法质量直接关系到法律的实施和效用,只有高质量的法律才能更好地发挥法律的社会功能。对法律文本质量进行评估,可以采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将评估的法律文本与上位法、同位法以及《立法技术规范》等进行对比,对文本质量的合法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协调性、规范性、地方特色性进行评估,并得出文本质量评估结论。

 
02

实施效果评估

实施效果评估,是通过一定的评估标准和具体指标对实施一定时间的法律规范进行实施效果测评的活动。

实施效果评估是立法后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群众走访、座谈会等方式征求社会公众、相关部门等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最终得出实施效果评估结论。

立法质量究竟如何,不仅在于它的文本质量,更在于实施效果。在立法后评估中,不仅要关注法律文本,更要关注该法律法规在现实中发挥的具体效用,文本质量与实施效果评估并重。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要评价立法的质量,归根到底还是要在实践中予以检验,检验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立法后评估。建立完善的立法后评估制度,是提高立法质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引于导论

 孙晓东:《立法后评估的原理与应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6页。

作者简介
ZUOZHEJIANJIE
关于我们
  • 我们是谁
  • 我们服务的客户
  • 我们的团队
我们的服务
  • 民商事诉讼/仲裁
  • 刑事辩护
  • 公司法律服务
  • 破产管理
  •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联系我们

德州经济开发区董子文化街D区2座

0534-2387577

法律咨询热线
关注思昂律师资讯

Copyright © 2015-2016 德州思昂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鲁ICP备19054656号-1 友情链接:德州市律师协会